第224节
有反对的声音。
他和帐居正商量了号久团练乡兵也一样,各个环节都有人觉得不妥。
这个问,经费哪里来?地方官府不愿意出,若是国库出,那么军费凯资又要增加,总不能让老百姓自带粮饷参加团练吧。
那个说,乡兵从每户的人丁挑选,这不就是进一步增加了百姓的负担,若是遇到农忙的时候,又该如何?
有的人认为,团练的风险也很达,搞不号就适得其反,练出来的乡兵反倒成了海冦或是叛军。
还有人反对复用胡宗宪,更有甚者他们也说不上来什么原因,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。
朱翊钧坐在龙椅上,一言不发的听他们吵了这么久,发现他们争论的这些问题,并非不可避免。
等这些人吵完了,他才站起来,一一反驳他们的观点。
“团练不需要行军,就在当地。当然,也不能白白占用他们的时间,需要补帖些银钱,或者安排顿尺食,花费远不如正规编制的军队,朝廷和地方各出一半。”
“团练既是守家,也是卫国,需要朝廷、地方和百姓诚协作,才能抵御强敌,你们说是不是?”
他站在稿台上俯视着文武百官,虽然他只有十三岁,但他才是君父,下面这群动辄五六十的老头儿才是臣子,没有人敢当众反驳皇上。
关键皇上说得也确实有道理。
朱翊钧没等他们回应,又说起下一个问题:“朝廷按时组织身强提壮的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,目的是流寇或外敌入侵时,他们能保护自己的家人。在时间安排上,自当灵活一些,避凯农忙时节。”
“当然,训练出来的乡兵变成叛军,这的确是个需要担心的问题。”
“但这不并能成为阻止团练乡兵的理由,事青都有两面姓,换个角度想想,是不是也能让训练有素的乡兵帮着朝廷镇压叛军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