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章 娶周晓白 (完结)

  王爱国在港岛与冉秋叶喜结连理之后,尽管已经成家立业,但他对四九城的思念之情却丝毫未减。

  每个月,他都会安排好自己的行程,一半时间留在港岛陪伴娇妻和孩子,享受家庭的温馨;而另一半时间,则会踏上归乡之路,一半时间花费在路途奔波上,另一半时间则会在四九城度过。

  即便回到四九城,王爱国也选择了独自居住在自己的小院里,并未再踏入南锣鼓巷 95号院一步。

  然而,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宅,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有人前来打扫,以确保这座房子不会因为长时间无人居住而损坏。

  平日里,王爱国去得最多的地方,便是军区大院的周家。

  这其中原因,自然是因为他经常从港岛带回各种各样的物品,而这些礼物大多都是送给周晓白的。

  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与周晓白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。

  如今的王爱国已步入而立之年,而周晓白才刚刚二十出头,两人站在一起,看上去竟然异常般配,仿佛年龄差距完全不存在一般。

  而且,如今的王爱国事业有成,散发出一种成熟稳重的气质,相较于大院里那些纨绔子弟,实在是强上太多。也正因如此,周晓白的眼中,便只有王爱国一人的存在了。

  周震南看着自己的女儿,心中暗自感叹,这孩子确实对王爱国情有独钟啊。

  他心里明白,女儿的心思已经完全放在了王爱国身上。

  再加上王爱国现在的身份和户口都在港岛那边,而港岛的婚姻制度相对较为自由,这无疑给了周震南一个成全他们的理由。

  而且,王爱国不仅优秀出众,还曾救过周震南的性命,这让周震南对他更是刮目相看。

  经过深思熟虑,周震南决定支持女儿的选择,促成这段姻缘。

  于是,在周震南的祝福下,周晓白顺理成章地嫁给了王爱国。

  然而,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,周晓白并没有跟随王爱国前往港岛定居。

  相反,她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四九城,只有在放假的时候,才会与王爱国一同前往港岛小聚。

  如今,周晓白也在四九城找到了一份工作。由于她的父亲是一位大领导,她的工作安排自然是一帆风顺,毫无阻碍。

  不仅如此,就连她未来的职业晋升和发展,也都不成问题。

  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,转眼间便来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的时代。

  如今,国内正积极推动经济的蓬勃发展,王爱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,毅然决定将自己旗下的各个行业逐步向国内转移。

  当时的国内经济状况并不宽裕,再加上知青们纷纷返城,许多知青仍然滞留在农村,面临着就业困难等问题。

  面对这种情况,王爱国决心在国内大力投资,兴办工厂和企业。

  这不仅能够迅速提升国内的经济水平,还能有效解决就业难题,可谓一举两得。

  多年来,王爱国在港岛地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,同时也培养了众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。

  如今,这些人才在他兴办工厂和企业的过程中都能派上用场,而且他们都是自己人,彼此信任,合作起来更加顺畅。

  王爱国所创办的一些电子厂,主要生产高端配件,规模宏大,动辄便是拥有数万名员工的大型工厂。

  相比之下,过去人们常常提及的轧钢厂,即使拥有上万名工人,也只能算是规模较大的工厂了。

  然而,与王爱国的电子厂相比,其规模和影响力都相形见绌。

  甚至可以说,王爱国随便在四九城创办的一个电子厂,其规模就相当于好几个轧钢厂的总和。

  如今,国内的劳动力价格极其低廉,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
 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,正是王爱国。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商机,开始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兴办工厂。

  然而,这些工厂对于员工有着一定的要求,不仅需要年轻力壮,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。于是,一场知青的返乡潮悄然兴起。

  在这场返乡潮中,那些渴望继续深造的知青们选择继续读书,追求更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;而另一些对读书缺乏兴趣或实在无力继续学业的知青,则纷纷进入工厂工作,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  尽管这些工厂在名义上都属于王爱国个人所有,但他却以一己之力,成功地解决了国内上千万人的就业难题,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。

  更为值得一提的是,在众多工厂中,仅税收一项,就足以解决国家的军费开支问题,这无疑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。

  此外,王爱国还积极投身于国内的教育事业。他在全国各地,尤其是贫困地区,大力投资兴办学校,所有的资金都由他个人承担。

  这些学校的建立,不仅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,更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的教育问题,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。

  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  现在已经四十多岁的王爱国,看起来还是和二十出头一样,岁月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。

  包括王爱国的女人也是一样。

  这都是因为和王爱国一起,经常饮用灵泉水的效果。

  既然回了四九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