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章 反对读书无用论

  第73章 反对读书无用论

  “那也不能忽略了你的功劳。”罗大婶道: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别看我们是什么都不懂的大佬粗,但是尊师重教我们还是懂的。”

  “罗大婶,您真的没必要搞得这么严肃。”

  那啥,她一个女子,讲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规矩,有这么大一个好大儿,还真是有点违和。

  正说着,就听见罗小刚他们几个小孩子回来了。

  “你们又到哪儿去疯跑了,你看看一身的汗。”罗婶子转身又看到了罗小刚的裤子被划破好长一条口子,抓过来就开打:“你个小兔崽子,简直没个安生,你自己看看……”

  “娘,别打别打了,他是去爬树捡知了壳来卖,他下树的时候被树枝刮了的。”罗三丫头连忙劝阻:“小刚说卖了知了壳的钱可以买盐,这样爹就不用上码头拉纤了。”

  罗大婶高高举起的手巴掌就这么轻轻的落了下来。

  有这么懂事的一个儿子,她又怎么舍得打得下手呢。

  “你们都去捡知了壳了?”

  春暖才看到几个小孩手上都提了提篼,里面都是知了壳。

  “是啊,春暖姐姐,我们每年这个时节我们都去捡,捡了卖给百草堂或者是千金堂,是可以换一些钱的。”

  “阿姐,我们也去捡了。”春燕和春姝春安将提篼递给她看:“我们没有小刚他们捡得多,他们可厉害了。”

  “没关系,你们原本就是第一次捡,比他们少也是正常的。”

  春暖没想到小孩子还有小孩子的创收方法。

  是啊,知了壳也是药材,这个时节去捡然后卖到药铺去确实是可以换钱的。

  看着春燕春姝晒得黑红黑红的脸,春暖心里又是一阵酸涩:原本是肖家的小姐的她们现在有了和三丫一样的肤色,果然乡下的生活最是磨人。

  想当初,她们身边都有丫头婆子伺候,一个个长得水葱似的娇嫩。

  可现在为了生活,上山挖野菜,种庄稼,还要捡知了壳。

  还是自己不够努力啊。

  “时间不早了,我们回家吧。”春暖摸了摸春安的头:“你还小,以后就别出来捡了,在家多练练字,多带带弟弟妹妹们就好。”

  这孩子也是一身脏兮兮的,三婶看到了恐怕又要伤心半天。

  “阿姐,又不能考科举了,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?我们家要生存,不能只靠你一个人挣钱,那样的话你就太辛苦了。”

  “谁给你说的这些话?”

  春暖震惊的看向他。

  “祖母和娘说的,春安听见了。”

  春暖心里一声叹息:看来是因为三婶心态没摆平,估计又被祖母训话了。

  是的,这些日子以来,三婶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子气。

  几个孩子每天东跑西跑,搞得一身狼狈回来,让她心里很不得劲儿。

  “祖母说对的也不全对。”春暖摸着他的头:“就算不考科举,读书也是有用的。你要记住,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。你从小就要好好学习,好好读书,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,那样就来不及了,懂吗?”

  “可是,我不能考科举啊?”

  小小年纪的春安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不能考科举。

  “当你有足够多的学问了,就像你们黄家的老祖一样是一代大师了,科举考功名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儿。”

  “那我能像黄家老祖一样吗?”

  关于黄家老祖是一代大儒的事儿,母亲从他记事起就一直耳提面命。

  回到黄家,母亲还特意带他去外祖父的书房看过老祖的画像,也拜读过老祖的文章,虽然不懂,但是能背诵好几篇了。

  黄家的子孙后代都以能背诵老祖的文章为荣。

  谁要是不会背诵就是不孝子孙。

  连带着他这个肖家的子孙也没有例外。

  母亲说,他身上流有一半黄家的血脉,所以也一定得了一些老祖的真传,要好好学习,以后考个状元。

  结果,祖父出事,他们就被迫千里迢迢来到了蜀地。

  学堂也读不成了,母亲时常偷偷抹泪,总是对他说:你不能考科举就是断了你的前程,老天爷真是不公平。

  春安觉得自己母亲内心是一定有怨恨的,连老天爷都责怪起来了。

  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,让母亲高兴高兴。

  结果无意中又听到了祖母和母亲的谈话,他就很迷茫了,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处?

  这个家,阿姐天天忙里忙外,春宁哥哥也是到处奔波。

  自己家是三房,又是三房最大的男丁,不能不做事。

  所以当知道燕姐姐和姝姐姐要和三丫一起去捡知了壳的时候,他就跟着来了。

  祖母说得对,不能只让阿姐一个人受累。

  知了壳虽然卖不了多少钱,但是可以以少积多,聚沙成塔,慢慢积攒下来也能买点柴米油盐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