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9章

起去吧。”

  “好。”

  古董字画都在大伯母拟的陪嫁单子上,春宁刚才路过一家也去看了看,里面的字画倒也有几幅好的,可惜的是价格也好。

  春宁就有一种无力感:看得上的买不起,买得起的看不上。

  听赵明华的意思是他和蜀墨斋的掌柜熟悉,不知道价格上能不能让一让,如果有合适的买上两副也能凑个数吧。

  春宁跟着赵明华走了一会儿,走到了一间字画店。

  咦,这不是自己刚才看过的吗?

  一抬头,好吧,正是蜀墨斋,只是自己刚才只顾着往店里走都没有看招牌。

  “赵公子来了。”店小二见状连忙热情招呼:“我们掌柜吩咐了,赵公子来了直接上二楼雅间喝茶,小的这就去请掌柜的来。”

  “好,有劳。”赵明华点了点头,对春宁道:“走吧,我们上二楼雅间喝茶。”

  春宁发现,不仅店小二,连二楼掺茶水的小二都对赵明华很熟悉。

  “赵公子请,这位公子请。”

  赵明华点了点头,食指轻敲了桌面一下。

  春宁看明白了,这是对倒茶的小二表示点头致意的意思。

  说起喝茶,还是跟着赵明华才学的。

  以前他可不愿意喝茶,他喝的是祖父或阿姐调配的养生汤。

  到蜀地后发现这儿有钱没钱的老人都喜欢喝盖碗茶。

  在镇上会有大大小小的茶馆,花上两文钱坐半天,当然他们喝的或许不是茶,还是那种感觉,是那种气氛。

  赵明华曾带着春宁去坐过那种老人们坐的茶馆,他们一边抽着叶子烟一边咳嗽一边谈论着家事国事天下事。

  用赵明华的话说,不管哪一个茶馆总有一两个能吹牛的老人享受着被众人崇拜的模样。那个时候的他们早就忘记了自己的年龄,侃侃而谈,大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天上的事儿知一半地下的事全知道的意思。

  喝茶的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,有时候还要附和一下。

  当然,也有那些唱反调的人偏要和他较真,去争辩,去争一个输赢,争得面红耳赤都不肯认输。

  春宁知道,蜀地的茶楼与京城的茶楼截然不同。

  京城的茶楼更多的是请了说书先生,众人围坐听一个故事,精彩时众人喝彩打赏皆有。

  蜀地茶楼的茶客则是自谈自娱自乐,更热闹更接地气一些。

  “喝吧,这是蜀地的明前茶,和你们京城的不一样。”

  赵明华举杯对春宁道:“等会儿文掌柜来了,我们看几副字画。”

  “好。”春宁点头。

  看着赵明华收起了他那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,改了一副世家公子哥的模样,心里暗暗心惊,果然如阿姐所言:出门身份都是自己给的!

  如果不是和他相处了两年多,春宁都不知道赵家三公子变脸比翻书还快。

  正想着,门口传来了脚步声。

  “赵公子,别来无恙。”

  “文掌柜,打扰你了。忙着啊?”

  “嗨,瞎忙。”文掌柜道:“前几日收了一本古书,是真迹,可惜坏了一大半了,老夫心疼尝试着修复,结果发现无从下手。”

  文掌柜突然想起来了:“说起,赵公子在这方面挺有造诣的,还请你多指教。”

  “修古书啊,这玩意儿费劲儿得很。”赵明华清咳了一下:“回头看看。”

  “还是别回头了,来得早不如来得巧,赵公子,你务必指点指点。”

  “文掌柜还真是……”赵明华有几分无奈:“我今日来是想看几幅合心意的字画,并不为其他。”

  “好说好说,先看看古书,回头赵公子看上什么都是成本价给你,如何?”

  “文掌柜还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。”

  春宁就看赵明华和文掌柜闲聊着谈起了一桩他比较感兴趣的事儿:古书修复。

  他有点想不明白,赵明华在昌州那可是人人都知道的纨绔公子哥儿呀,怎么会懂古书修复的?

  莫不是也是装吧?

  春宁对古书的修复是有点了解,也有点感兴趣,但是真的不懂。

  当然,他更知道古书的修复可不是一件小事儿,一个不小心就得毁经典。

  赵明华想装都装不下去的吧?

  他也表示很期待见证一下这种奇迹的出现。

  “赵公子,请务必帮帮忙。”

  “既然文掌柜都说到这儿来了,那我就去看看吧。”

  文掌柜将二人引到了一间书房,这间书房三面墙上都是书架,书架上的书真是琳琅满目,让他有一瞬间的失神。

  春宁是读书之人,对书籍是爱不释手,想当初肖家的书房里也有很多藏书,可惜了……

  “二位公子,呶,这就是那本古书。”

  不得不说,当掌柜的

上一页下一页